2010遇宅族
這是在 People Post公民電視平台 由陳亦棋所發表的報導作品
是世新大學的課程實作短片,也就是學生作品
(這讓在下想起幾年前的腳尾米影片...)
報導影片連結如下
2010遇宅族
新聞短片的內容說的是社會對次文化的不尊重與包容度不足
接下來的內容一樣是在下以主觀跟偏見為主的碎碎念....
在下看完這影片想到的是
1.媒體(新聞、節目)所傳播的錯誤觀念及知識
2.人們對情報資訊只會吸收卻不會思考、驗證跟判斷
3.人們的價值觀跟自我定位已經悲慘到非得靠著貶低、嘲笑、排擠跟否定其他人事物才能獲得滿足的地步
先從第一點來說好了
以現今社會結構來說,媒體算是人們接收各種情報、知識的重要來源
也就是媒體先接收情報,再將它整裡傳播給社會大眾
而在這當中媒體是否有善盡到"傳達正確情報"的責任?
現今的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目標又是什麼?炒收視率?吵話題?
為了收視率跟話題,不少新聞從業人士甚至不惜製造跟編導新聞...
在下覺得...
這些人如果去寫小說的話也一定能活得很好...
雖然不是所有的媒體人士都是如此,但是情報是會擴散開來的,不論它本身是否正確
至於那些綜藝節目人士
在下只能說...
"當你淪落到必須要藉著消費其他人事物來表演的時候,也就是你江郎才盡沒有前途的時候了"
第二點
這點要從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說起了...
填鴨式的教育,教出來乖乖的學生,教出來的卻也是傻傻的學生...
但是為什麼還要繼續這種教育方式?
很簡單,因為聽話。
老師為了自己的方便希望學生聽話就好
大人為了自己的方便希望孩子聽話就好
政府為了自己的方便希望民眾聽話就好
結果造成了什麼?
愚民
一群跟海綿一樣有什麼就全部吸收的愚民
一群只要煽動一下就會隨之起舞的愚民
一群自以為自己在做主卻是被人操弄著的愚民
一群價值觀跟包容度有如井底之蛙的的愚民(這樣講有點像是在侮辱青蛙...)
不用懷疑,你和我或許也都是這愚民的一份子
在這資訊取得相當容易的環境裡,最重要的不是資訊的蒐集,而是對於資訊的判斷
當你得知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否有多花一點時間去驗證?是否有多花一點時間去思考?
是否有讓這項屬於他人的資訊轉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果不會思考...那就只不過是個人云亦云的愚民罷了...
最後一點
今天人們貶低批評御宅族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御宅族嗎?
不是的
回想一下前幾年的話題是什麼?
草莓族?
再往前幾年
新新人類?飆車族?不良少年?
再推到父母那一輩
X世代、Y世代?
是的...
我們可以發現原因其實不在御宅族本身
而是人們一直需要一個能夠貶低、嘲笑、批判的對象罷了...
只是現在剛好輪到御宅族而已...
為什麼需要這麼樣一個對象?
簡單說
當你因為能力不足而沒辦法爬得比人高的時候,就只能在別人腳下挖洞,看著別人站的比自己低
藉此獲得優越感跟安心感...
當你因為價值觀封閉而看不到其他能獲得優越感跟安心感的方法時,就只能選擇這種方式
在下在前一篇有關台灣之光的文章裡就說過了...
我們的價值觀就像封閉的羊圈一樣,死死的圈著自己,使得我們的成就只能藉著踐踏貶低利用他人來獲得
這也是上面提到的愚民的結果之一...
不過這也不只是台灣人會有的問題
"因為自卑而造成的自大",這似乎是全人類都有的毛病了...
結論
多思考,你會發現許多事物不同的一面和新東西
多看看不同的價值觀,可以拓展自己的認知跟視野,也能夠發現到自己的許多新價值
多去包容別人,因為這樣也是在包容你自己
當你懂得獨立思考判斷了,能看到的東西就會變多
當你看到的東西就會變多了,就能發現許多新價值
當你發現跟認同許多新價值了,就能包容更多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